三十四岁,并不流利的中文

虽说我常常以“三种语言同样流利”自居,中文绝对不能说是我的强项。自从五岁离开中国后,我的中文教育大部分都是通过阅读不同教材自学,加上在家里随便讲讲。除了几个月在台湾的工作,以及大学假期在北京和上海的实习,我从不成在完全说中文的环境里长久居住。

但是不在任何中文环境里不等于没有有关中文的工作。现在我所在的工作环境渐渐需要更多与中国同事和客户的交流,也同时需要阅读更多的中文文献,了解大中华区的现状,以及对当地公司和个人做更多的调查。对于一个只有基本中文教育,日常生活很少用中文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挑战。

从某种角度来看,短期加强中文能力还是可行的。东京附近处处都是中国人。加强基本的听和说只需要找到附近的中国团体,课程或饭店。网上有无限的学习中文的资源。找到中文的影视节目非常容易。在日本的城市里,稍微一点努力就能达到沈没在全中文环境里的目标。

问题是,工作所需的中文能力并不是这种全中文环境可以给予的。多种语言同时并进的工作环境里,大家都会假定所有的语言都会在同样的水准。对于已经在工作环境用日语英语多年但没有同样的汉语经历的情况下,这种假定必然是不现实的。即便是只受过中文单语教育的人没有工作经历也不可能了解如何在工作环境里讲中文。

那么,学习商业和学术环境里用到的专业中文也就只能通过在相关的商业和学术环境里的累积。在保持其他语言能力的前提下给自己创造妥当的这种机会应该得到一定的考量。在一个强调语言能力的职业生涯里,如何好好的面对语言上的弱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好好利用有限的使用中文的工作机会可能是现在效率最高的方法。在感谢同事和客户提供让我参与中文项目的同时,我也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谅解。一个半路出家的中文工作者肯定不能和多年做同样工作的人在沟通能力上相提并论。在给予我使用中文的机会时,他们也需考虑对工作本身的影响。

成功的工作项目必然是取决于客户对项目的产出是否满意。最好的内容如果无法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便不能被客户认为是最好的。从教导公司员工的角度来看,让他们适当参加各种项目必然很重要。但从保证产出质量的角度来看,最能胜任项目内容的人应该担任那个项目。

从开始学习到被认为胜任是一个漫长的道路。不光是语言,任何能力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历练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可结束,也不是加强力度就可快速改进。有长期学习的耐心和忍受挫折的平衡心态才能有之后的结果。我学习中文的过程也必然是这样的。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Sexualization of Japanese School Uniform: Beauty in the Eyes of the Holders or the Beholders?

Just Talking Abou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Immigration Will Only Further Distance the Newcomers From the Natives

Japanese Legislative Elections Show the Danger of Ignoring Economic Realities for the Sake of Popu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