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軟實力”之在非洲農村看抗日神劇
在著者爲組織運營的小店旁邊有一個販賣盜版DVD的商家。每天從清晨到傍晚,門前的一個巨型音響會將店内正在播放的任何DVD傳播到整個村裏。在這裏,這種DVD店非常常見。若干月前,著者也談到它們正成爲把韓劇帶入當地人民的視野。它們巨大的聲音給平靜的農村生活帶來一些色彩,也同時讓無電視、無網絡的農民間接的瞭解外面的世界。甚至可以説,當地農民的世界觀被這些店面銷售的DVD決定,而在他們無法走出農村的現實下,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在某種意義上被滿足。
誰知,這些偏僻農村店家也不斷努力讓DVD内容變得更爲多元化來爲人民提供更多瞭解世界的選擇。美國電影,港產動作片,以及韓劇好像都已無法吸引人民的興趣。在這個早晨,店家居然開始了中國產抗日神劇的播放。自己店裏沒有什麽顧客的著者也好奇的視察了一下究竟。DVD店内,一群二十多歲的無業游民正圍著一個放在地上的電腦屏幕看的津津有味。他們進進出出,有時去接電話,有事去買飲料。平常無所事事的他們貌似經常光顧店家。新來的會有好的和店主打招呼,然後迅速投入到坐在地上的觀劇大軍中。
看過抗日神劇的人大概都知道劇情是什麽樣的。英勇的八路軍被描述成對抗日軍的主力。日軍當然被醜化的異常猥瑣,異常智障。他們用誇張的口音討論著八路有多麽誇張的厲害。八路有幾把手槍撂倒一片日軍的場面讓非洲人民看得驚心動魄,而八路男女們無厘頭的愛情插曲又讓本地觀衆想起了非洲特產的婆媽駡街劇。雖然當地人并不瞭解中日戰爭的歷史背景,但神劇里誰好誰壞、誰黑誰白不用語言都可以看得出來。再讓他們在語言、文化背景不同的情況下也能輕易地跟上劇情。
當然,翻譯還是需要的。非洲農村的識字率之低意味著字幕不可行。而非洲版的這些神劇又由於粗暴的配音變得更爲誇張。首先,所有角色的配音由一個人完成。配音不是同時進行,而是每隔幾秒打斷劇情硬生生地加入。有趣的是,配音對照的并不是劇中演員們的對白,而是劇情的解釋。對白并不會被一字一句的以配音呈現,而會每隔幾秒被簡單的總結。有些時候,這些總結配音不僅包括演員們說了什麽,還會解釋各個角色是什麽人并做了什麽。這些解釋可能會幫助跟不上劇情的某些觀衆。
這些配音雖然看似粗糙,但又不乏對劇情的尊重。配音在錄製的時候必然是“一次過”的。這在配音員經常説錯話就能看出。錯話并不會被刪減掉,而是在配音員認識到錯誤後再次打斷劇情糾正錯誤。有時,總結的不充分讓觀衆們一頭霧水。這是配音員也會再次打斷劇情補充前面該說有沒記得説的話。但即便這樣也沒有絲毫影響配音員的熱情度。隨著劇中的高潮,配音員的聲音也會從“閲讀”變成“呐喊”。槍戰的進行、愛情的修煉成功等重要關節時,配音的聲音基本不會亞於足球賽進球時解説員的激情。
這種大起大落的配音讓原本非常“亞洲”的劇情變得非常“非洲”。儘管抗日神劇,相對於中國的其他劇類,會有誇張的劇情設定和演技。但相較與非洲本地劇,它們還是比較委婉、細微的。但非洲的影視文化里并沒有間接表達的概念。演員的想法通常會被隨心所欲、無阻擋的説出。而抗日神劇里的配音就起到了這種效果。直截了當的劇情解釋讓抗日神劇變成了帶CGI、帶暴力、帶外國人的婆媽駡街劇。這讓觀衆們既能感受到外國和當地的文化相通,又能被現代影視技術感到耳目一新。
當然,就像前面提到過的,抗日神劇的誇張使它們在即便沒有配音的情況下也會容易被本地人所接受。但這種誇張和中國人在非洲的現實又是那麽的不符。中國人在非洲的印象通常是狡猾有精幹的企業人,既會帶來廉價產品和就業機會又會掠奪各種資源。非洲人所見到的中國人都是含蓄的、内斂的。他們和抗日神劇里的八路軍形象實在是太不相像。這種巨大差異意味著抗日神劇的普及并不會改善非洲人對中國的印象。反而,他們會加倍的感覺到中國人的“不真實”本質,在家做一套,在外做一套。
與此同時,抗日神劇説不定也在加深非洲人對中國人已經存在的偏見。有些偏見相對簡單。抗日神劇里八路軍的“神勇”會讓非洲人進一步的深信中國人都有深藏不露的武功。但有些偏見會有更長遠的影響。抗日神劇里二戰時中國的落後會加深非洲人對中國發展的懷疑。即便他們認知到劇中的中國并不是現在的中國,他們還是會感到中國幾十年來的動蕩歷史并不是他們想要的發展過程。這會讓在非洲本地的中美對抗中的美國和西方勢力更爲得人心。抗日神劇能起到如此作用衹能説是很諷刺。
誰知,這些偏僻農村店家也不斷努力讓DVD内容變得更爲多元化來爲人民提供更多瞭解世界的選擇。美國電影,港產動作片,以及韓劇好像都已無法吸引人民的興趣。在這個早晨,店家居然開始了中國產抗日神劇的播放。自己店裏沒有什麽顧客的著者也好奇的視察了一下究竟。DVD店内,一群二十多歲的無業游民正圍著一個放在地上的電腦屏幕看的津津有味。他們進進出出,有時去接電話,有事去買飲料。平常無所事事的他們貌似經常光顧店家。新來的會有好的和店主打招呼,然後迅速投入到坐在地上的觀劇大軍中。
看過抗日神劇的人大概都知道劇情是什麽樣的。英勇的八路軍被描述成對抗日軍的主力。日軍當然被醜化的異常猥瑣,異常智障。他們用誇張的口音討論著八路有多麽誇張的厲害。八路有幾把手槍撂倒一片日軍的場面讓非洲人民看得驚心動魄,而八路男女們無厘頭的愛情插曲又讓本地觀衆想起了非洲特產的婆媽駡街劇。雖然當地人并不瞭解中日戰爭的歷史背景,但神劇里誰好誰壞、誰黑誰白不用語言都可以看得出來。再讓他們在語言、文化背景不同的情況下也能輕易地跟上劇情。
當然,翻譯還是需要的。非洲農村的識字率之低意味著字幕不可行。而非洲版的這些神劇又由於粗暴的配音變得更爲誇張。首先,所有角色的配音由一個人完成。配音不是同時進行,而是每隔幾秒打斷劇情硬生生地加入。有趣的是,配音對照的并不是劇中演員們的對白,而是劇情的解釋。對白并不會被一字一句的以配音呈現,而會每隔幾秒被簡單的總結。有些時候,這些總結配音不僅包括演員們說了什麽,還會解釋各個角色是什麽人并做了什麽。這些解釋可能會幫助跟不上劇情的某些觀衆。
這些配音雖然看似粗糙,但又不乏對劇情的尊重。配音在錄製的時候必然是“一次過”的。這在配音員經常説錯話就能看出。錯話并不會被刪減掉,而是在配音員認識到錯誤後再次打斷劇情糾正錯誤。有時,總結的不充分讓觀衆們一頭霧水。這是配音員也會再次打斷劇情補充前面該說有沒記得説的話。但即便這樣也沒有絲毫影響配音員的熱情度。隨著劇中的高潮,配音員的聲音也會從“閲讀”變成“呐喊”。槍戰的進行、愛情的修煉成功等重要關節時,配音的聲音基本不會亞於足球賽進球時解説員的激情。
這種大起大落的配音讓原本非常“亞洲”的劇情變得非常“非洲”。儘管抗日神劇,相對於中國的其他劇類,會有誇張的劇情設定和演技。但相較與非洲本地劇,它們還是比較委婉、細微的。但非洲的影視文化里并沒有間接表達的概念。演員的想法通常會被隨心所欲、無阻擋的説出。而抗日神劇里的配音就起到了這種效果。直截了當的劇情解釋讓抗日神劇變成了帶CGI、帶暴力、帶外國人的婆媽駡街劇。這讓觀衆們既能感受到外國和當地的文化相通,又能被現代影視技術感到耳目一新。
當然,就像前面提到過的,抗日神劇的誇張使它們在即便沒有配音的情況下也會容易被本地人所接受。但這種誇張和中國人在非洲的現實又是那麽的不符。中國人在非洲的印象通常是狡猾有精幹的企業人,既會帶來廉價產品和就業機會又會掠奪各種資源。非洲人所見到的中國人都是含蓄的、内斂的。他們和抗日神劇里的八路軍形象實在是太不相像。這種巨大差異意味著抗日神劇的普及并不會改善非洲人對中國的印象。反而,他們會加倍的感覺到中國人的“不真實”本質,在家做一套,在外做一套。
與此同時,抗日神劇説不定也在加深非洲人對中國人已經存在的偏見。有些偏見相對簡單。抗日神劇里八路軍的“神勇”會讓非洲人進一步的深信中國人都有深藏不露的武功。但有些偏見會有更長遠的影響。抗日神劇里二戰時中國的落後會加深非洲人對中國發展的懷疑。即便他們認知到劇中的中國并不是現在的中國,他們還是會感到中國幾十年來的動蕩歷史并不是他們想要的發展過程。這會讓在非洲本地的中美對抗中的美國和西方勢力更爲得人心。抗日神劇能起到如此作用衹能説是很諷刺。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