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幽默的引進與中國綜藝的興起

説實話,著者并不非常喜歡關注中國電視。多年來,基於對官方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顧及,國營的中國電視基本上被單一、格式化的節目充實。新聞常常充滿政府領導活動的陳述和黨國政治在國外最新手筆的宣揚。而其餘時間完全被誇大中國歷史强盛的連續劇和有關一般普通民衆不會很關心的議論節目所占領。相似在臺灣、日本、韓國等地盛行的大衆娛樂和綜藝節目不但是寥寥無幾,還會經常被官方拿來以“無聊、低俗”之名批判。當然,官方的反對并未減少大陸年輕一代對此類節目的情有獨鍾。

但不知何時開始,綜藝節目突然成爲了中國各個電視臺的重點發展項目。在重要節日錄製播放的歌唱會逐漸演變成了固定的歌唱比賽。而這些歌唱比賽不知又幾時迎來了包括韓國等鄰國歌手在内的豪華藝人陣容,逐漸讓藝人和歌手們的互動,而非單調的歌唱,成爲了節目的主要亮點。而爲了使互動更精彩、更刺激,節目製作方又想方設法創造和引進了各種游戲,以便製造各種笑點和加强互動的機會。大量觀衆對此類互動的喜愛促使各電視臺將它們放入黃金播放時間來獲得最佳收視率。

可是對於完全缺乏製造綜藝節目的大陸各電視臺,滿足觀衆對綜藝節目較高的需求并非易事。連年的政府管制抹殺了電視的想象力和幽默感,讓節目達不到那些對國外綜藝司空見慣的中國年輕一代的苛刻要求。而近年來網絡視屏和網路電視的强勁發展又意味著各電視臺的綜藝節目必須和輕易觀看得到的國外綜藝以及國内各網站獨家創作的綜藝節目進行直接抗衡。面對多方面的競爭和觀衆大量的選擇餘地,各電視臺必須展現最獨特、最精緻的作品才能得到挑剔的觀衆的青睞。

對此嚴峻的挑戰,部分電視臺運用了非常中國式的“高風險換取高回報”製作方式。簡單的說,此方式利用大金額的投資去彌補現有創造力的明顯不足。在節目形式上,大量引入歐美、日韓等地已成功節目并聘請其原班製作團隊。參加節目的人員也專門選擇大批綜藝經驗豐富的港臺藝人帶領有幽默感和綜藝潛力的内地演員。在財政上,節目組靠銷售大量明顯的商品植入廣告來支付必定昂貴的人員聘請費用。這些電視臺的領導好像堅信大筆的金錢投入能帶來快速的高品質節目製造。

有意思的是,事實證明這些領導看似藐視文藝創作的想法多次被驗證爲正確。有些以這種手段製作的節目不光讓以種種原因逃離到網路的中國年輕觀衆重新重視并回歸到電視上,還讓中國大陸這個向來被看做是綜藝莽荒地帶的地方在短時間内擁有了幾部風靡整個華語圈的綜藝節目。而這些節目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爲成就了一批像湖南、浙江衛視等以綜藝爲主打,在中國未曾有過的電視臺經營模式。同時,它們也給予了更多藝人新的“練武之地”以及“研發”新型綜藝節目的財力和必要性。

這一切最終都要歸功於對外國綜藝形式的全方位引進和接受。在某種意義上,外國綜藝形式在中國的成功代表了中國觀衆對外國娛樂方式,特別是外國幽默感的全盤認可。而成長在這些新型中國綜藝影響下的藝人和觀衆都無意識的形成了與老一輩中國人略微不同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態度。而當這些擁有一過熏陶的年輕人和陪伴他們的綜藝節目成爲中國社會的絕對主流時,中國人對外國人、中國對國外以及中國人互相對待的態度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將無疑重塑中國社會的風貌和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

著者最近忠於觀看的幾個中國綜藝節目便是上述精神的最佳表現。從韓國引進的“奔跑吧兄弟”一改嚴肅讀劇本的中國演員形象,轉而體現了每一個藝人的自信和個性色彩。從歐洲引進的“中國好聲音”和從美國引進的“中國夢之聲”賦予了幾千萬中國草根音樂人自我表達的機會,從而局部打破了國家機構和娛樂企業對音樂人生涯的控制。從英國引進的“中國達人秀”和“出彩中國人”更是突破了音樂這一點,是所有自認有任何值得展現給公衆的才能的人都有了尋找名譽和成功的機會。

外國綜藝的娛樂概念和它所帶來的全方位展現個人特徵和能力的精神不但是當初中國電視沒有的,也是當初中國社會不提倡的。而如今這些受益于國外思想而被喜愛的中國綜藝節目體現了中國民衆在生活理念上已于世界接軌,而世界,通過這些綜藝節目的發達,也正在走向普通人民思想的一體化。當世界一端的幽默感能被另一端的人們所理解而發出真實的大笑時,文化的隔墻就會被衝破,國際交流的膚淺和偏見也會慢慢的消失。相信在這些人氣綜藝的關懷下,中國民衆也不會被這個潮流落下。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Sexualization of Japanese School Uniform: Beauty in the Eyes of the Holders or the Beholders?

Asian Men Are Less "Manly"?!

Instigator and Facilitator: the Emotional Distraught of a Mid-Level Manager